耳鸣耳聋,总是感觉ldquo嗡嗡r
2020-10-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
在公交、地铁上,
随时随地可见戴着耳机
并且把音量调的很大
你的耳朵有没有这样的症状?
偶尔听不清别人说话
感觉“嗡嗡”响
总觉得周围音量低
这一切都是耳朵在对你发出警告
“要休息一下了!”
耳聋
Deafness
耳鸣
Tinnitus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耳鸣和耳聋两种症状。
耳鸣是以耳内鸣响,如蝉如潮,妨碍听觉为主症的疾病。耳鸣的音调可呈高音调(如蝉鸣声、汽笛声、口哨声等),亦可呈低音调(如机器声、隆隆声等),一般在夜间或安静时加重。
耳聋是以听力不同程度减退或失听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并不是一点声音都听不到才叫耳聋,根据听力下降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以及全聋。
临床上耳鸣、耳聋既可以单独出现,又可先后发生或同时出现。
为什么会产生耳聋耳鸣呢??
引起耳鸣耳聋的因素有很多:
如耳部疾病如中耳炎等;外伤;巨大的声响刺激,长期噪音大的环境刺激;药物因素等;
此外,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以及压力过大、情绪焦虑、睡眠不足等亦可引起。
有数据显示,90-分贝会使人的听力受损,-分贝使人难以忍受,几分钟就可暂时致聋。
TIPS:
有人提出,两只耳朵轮流听总可以了吧,其实这样也是不科学的,一只耳朵戴耳机不仅会使听力失衡,还会造成大脑疲劳。
听力损失的过程通常是慢性的,一般是高频段首先受损,不做听力测试普通人基本感觉不到。
耳鸣耳聋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发现听力损伤要及时治疗,长期的听觉损伤易使听觉毛细胞凋亡,而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在早期听觉毛细胞损伤时,针灸、中药、高压氧治疗以及营养神经药物和扩血管药物等均有效果。
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呢?
1.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耳机时,耳机音量不要调的太大,尽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
2.缩短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
3.成人每天戴耳机尽量控制在3到4小时之内,未成年人尽量不超过2小时;
4.不要戴着耳机睡觉,不仅会造成噪声伤害同时也容易压迫耳朵;
5.建议每周对耳机进行消毒,入耳式耳机容易滋生细菌,在耳朵有破损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炎症,使耳屎增多甚至形成堵塞,出现耳鸣、头晕等症状。建议可以每周使用75%的酒精等进行消毒。
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达到保护耳朵的功效哦~从中医上讲,肾开窍于耳,听力下降、耳鸣等与肾功能关系密切。
平时可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芡实、枸杞子、黑枣、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等;
以及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鸡蛋、莴苣、西葫芦、鲜桔等;富含锌、镁等元素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花生、红枣、芥菜、菠菜、海带、紫菜和杂粮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套保护听力操
请你跟我这样做!
1、按揉耳前三穴
方法:用食指轻轻按揉耳门、听宫、听会穴。
持续5~6分钟为宜,以出现酸胀感为度。
2、捏耳
方法:用食指和拇指相对,揉捏耳廓,至双耳发热。
3、按揉风池
取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中。
方法:双手拇指指尖分别放在同侧风池上,其余四指放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按约1分钟。
4、按揉外关穴
取穴:位于掌背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为“聪耳神穴”。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外关约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5、鸣天鼓
方法:两掌搓热,用两掌心分别贴住左右两耳,手指托住后脑部,食指压在中指上,使食指从中指上重重地滑落,弹击后颈发际处,可听到“咚咚”之声,如击天鼓。每次做10遍以内。
6、掌心震耳
方法:两手掌搓热,用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封闭耳孔,然后两掌突然松开,听到“叭”的一声,起到震耳的作用。每次做10遍以内。
整套动作可每天做3-5次,
保护耳朵,行动起来!
浙大四院康复医学科
浙大四院康复医学科由浙大二院康复医学科援建,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用现有的科技手段,通过综合的治疗措施,通过主动训练和再训练的路径,使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得到最大程度提升,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体现其劳动价值,重返社会,重返家庭。
本科室现有医师10名,治疗师8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科室医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治疗师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位。
_
_
_
_
_
技术特色
以现代康复和传统康复有机结合为诊疗特色,神经疾病康复和骨关节疾病康复是优势治疗项目。
科室设备先进,拥有英国电动起立床,日本颈腰椎牵引床,日本干扰电治疗仪,激光治疗仪,各种低中频治疗仪,高频治疗仪(超短波、微波),超声治疗仪,吞咽治疗仪,步态分析系统、表面肌电分析系统、生物刺激反馈分析系统、智能下肢反馈康复训练仪(MOTOMED床边踏车)、下肢训练器、功率自行车、四肢联动训练器等多种康复设备。
康复训练大厅
诊疗范围
①神经康复: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等)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偏瘫、废用综合征、肩手综合征、肩痛、肢体痉挛、肢体麻木、关节挛缩等)、吞咽、言语功能障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认知损害等;帕金森病;面神经麻痹、失眠、眩晕、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②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病、肩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病。
③骨科手术后功能恢复。
④各种急、慢性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落枕、网球肘、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颞下颌关节疼痛、腱鞘炎。
⑤皮肤疾病:带状疱疹、过敏性皮肤疾病。
⑥内、妇科疾病及亚健康,传统保健康复。
每周一至周六开设康复医学科(针灸、理疗)门诊、颈肩腰腿痛门诊、颞下颌关节疼痛门诊、脑血管病康复门诊、运动损伤康复门诊、帕金森病康复门诊。
供稿:康复医学科吴佳瑶
审核:康复医学科主任史红斐
编辑:南瓜
监制:石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