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背书丨耳神经系统上总结
2020-10-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考试重点
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考点:耳的听觉功能考点总结
1、人的耳朵最敏感的声波频率是-Hz
2、听觉产生过程,大家要做个了解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3、中耳功能:声波由鼓膜传到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其振动的压强增大,而振幅减小,这是中耳的增压作用。
4、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气传导和骨传导
气传导是重要的途径,骨导在正常时敏感性比气导要低得多,当气导明显受损时,骨导才相对增强。(骨膜病变或中耳病变),助听器的原理
考点:内耳(耳蜗)功能的考点总结
1、行波理论:振动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向耳蜗的顶部传播。
声波频率越低,声波传播距离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位置越靠近蜗顶。越高则声波传播距离越近,最大振幅出现的位置越靠近耳蜗底部。故耳蜗底部受损主要影响高频声波。记着唱反调
2、耳蜗内电位
蜗管内淋巴电位:+80mv,毛细胞电位:-70—-80mv
毛细胞顶部沐浴在内淋巴液,毛细胞周围部在外淋巴液
故:毛细胞顶部膜内外电位差值为:mv
毛细胞周围膜内外电位差值为:80mv
内淋巴液中正电位的形成是K+离子蓄积。钠泵抑制剂和缺氧,呋塞米等也能抑制钠泵,引起内淋巴液正电位不能维持,影响听力。
考点:耳蜗微音器电位
耳蜗受到声波的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见波形和频率与作用的声波完全相同的电变化称耳蜗的微音器电位。实验证明耳蜗微音器电位是多个毛细胞在接受声音刺激时产生的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耳蜗微音器电位成等级式反应,电位随刺激强度变大而变大,耳蜗微音器电位无真正的阈电位,耳蜗微音器电位无潜伏期和不应期,不易疲劳,不发生适应现象。
考点:毛细胞跨膜电位
静纤毛只要有0.1度的角移位就会引起毛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静纤毛朝向动纤毛弯曲时,出现去极化电位。
静纤毛背向动纤毛弯曲时,出现超极化电位。
考点:听神经动作电位
是耳蜗对声音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中最后出现的电变化,是耳蜗对声音刺激进行换能和编码的结果,它的作用是向听觉中枢传递声音信息。
①耳蜗微音器电位成等级式反应,电位随刺激强度变大而变大
②耳蜗微音器电位无真正的阈电位
③耳蜗微音器电位无潜伏期和不应期,不易疲劳,不发生适应现象。
后台回复,即可免费领讲义(纸质包邮)
祝大家考研成功!
唐子益21考研交流Q群:
加群口令
---------------------------------------------------微博:
西医考研唐子益知乎:西医考研唐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