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能治疗哪些病

2021-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特征 http://pf.39.net/bdfyy/bdfzd/140508/4385176.html
在临床中,我使用耳穴治疗很多,很多儿科疾病耳穴治疗立竿见影,如小儿尿频、麦粒肿、发热、抽动等等。耳穴为什么能治病,又能治疗哪些疾病呢?耳穴疗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耳郭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耳穴疗法是指在中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知识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观察和刺激耳穴达到预防、治疗疾病和辅助诊断目的的一门学科。中医很早就认为,通过对耳朵的观察,可以推测人体内脏的健康状况。如“肾为先天之本,肾开窍于耳”。就是在说,我们通过看耳朵的外形,就能大致知道人的先天肾气到底足不足。耳穴的分布其实很简单,可以把耳朵看成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向上,就像一个屈膝而跪,向内弯曲,耳朵的软骨代表我们的脊柱,从上往下分别是膀胱、输尿管、肾、胰、胆、肝、脾。当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时,就会在我们的耳朵上表现出来,常见的表现包括压痛、变形、变色、起水泡、出现结节、凹陷或者脱皮的情况。科学研究证实耳穴治疗对以下疾病疗效显著: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花粉过敏顽固性咳嗽浸润性肺结核尘肺慢性肺心病2.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症心力衰竭低血压心律失常心电图单纯ST-T改变高血压性眩晕冠心病便秘异常动脉压脑动脉硬化病毒性心肌炎胆心综合征冠心病半睡眠障碍室性期前收缩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心悸脑血管痉挛3.消化系统疾病呃逆便秘药物致胃肠道反应胆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惹综合征术后各种胃肠道反应溃疡性结肠炎胃脘痛胃炎胆绞痛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呕吐反流性食管炎腹泻消化性溃疡肝炎胃肠痉挛胃动力障碍脂肪肝腹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间位结肠口臭(胃肠疾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胃下垂胃排空延迟症4.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偏头痛眩晕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面瘫脑梗死脑卒中美尼尔综合症中风耳鸣视神经萎缩尿失禁脑震荡耳聋雷诺氏病脑血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咽异感症视神经乳头炎心脏神经官能症晕动症垂腕症脑梗塞脑外伤眼睑下垂特发性震颤脑出血多动症抽动障碍5.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单纯性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特发性尿崩症骨质疏松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囊肿6.精神系统疾病失眠不寐神经衰弱抑郁症血管性痴呆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嗜睡症癫痫酒精依赖症阿尔茨海默病焦虑症癔病认知障碍7.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扭伤颞颌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软组织伤肋软骨炎腰痛坐骨神经痛网球肘痹症腰腿痛膝关节痛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足跟痛梨状肌综合症膝关节积液8.泌尿与生殖系统疾病尿路结石遗尿尿储留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特发性尿崩症尿道综合症尿频盆底痉挛综合征慢性肾衰膀胱过度活动症肾绞痛遗精阳痿尿失禁9.妇科疾病痛经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妊娠恶阻盆腔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乳腺增生不孕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脱垂卵巢早衰胎位不正10.儿科疾病遗尿抽动障碍多动症小儿脑瘫小儿胃肠功能紊乱小儿夹腿综合症小儿鼻出血小儿肺炎小儿口腔炎过敏性鼻炎小儿腮腺炎小儿尿频小儿厌食小儿腹泻小儿外感发热小儿夜啼小儿惊吓小儿肠痉挛腹痛便秘牙痛癫痫小儿孤独症、自闭症小儿单纯性肥胖性早熟近视麦粒肿急性角膜炎(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廓周围,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临床实践中发现,接受耳针或耳穴贴压治疗的病人,有轻微的触电或气体流动或一股发热暖流感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线向身体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经过路线大部分与经脉循行的路线相似。如对针刺经穴循经感传显著的受试者、刺激耳穴时出现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在次的测试中,90次所诱发的感传的循行路线与耳穴刺激互有特异的对应关系,约占86.5%,其余14例感传系沿着同名经、表里经或其他无关经脉的路线循行。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二)耳廓与脏腑的联系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亦说:“肾气温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也说:“肺主声,故令耳闻声。”后世医著在论述耳与脏腑的关系时更为详细,如《千金方》中说“……神者,心之脏……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也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厘正按摩要术》中进一步将耳背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其云:“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以上这些论述,体现了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关的。临床用电针耳穴胃区,观察对人体胃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电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即针前胃电波幅和频率偏低者,针后可提高;针前偏高的针后则能降低。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有恢复其机能正常的作用,说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功能调整有相对的特异性,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针刺或贴压耳穴可调节脏腑和器官功能活动,从而治疗疾病。(三)耳廓与神经关系耳廓的神经很丰富,有来自脊神经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有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随着颈外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对脑神经及两对脊神经相中枢神经系统的均有联系,如分布在耳廓的耳额神经属三叉神经下颌支的分支,除司咀嚼运动和头面感觉外,还与脊髓发生联系;面神经除司面部表情肌运动外,还管理一部分腺体。延髓发出的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对呼吸中枢、心脏调节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唾液分泌中枢(呕吐、咳嗽中枢)等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来自脊神经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除管理躯干、四肢、骨关节肌肉运动以外,还支配五脏六腑的运动。由脑、脊髓部发出的副交感神经和脊髓胸、腰部发出的交感神经(分布在耳廓上的迷走神经属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在耳廓上伴动脉分布)所组成的内脏神经,对全身的脏器几乎有双重支配作用,两者互相抵抗,而又互相协调,共同维持全身脏腑和躯干四肢的正常运动。从耳廓神经分布看出,耳廓与全身有密切联系。从耳廓神经分布的显微观察,更可以看出耳廓和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神经进入耳廓后,从表皮至软骨膜中会有各种神经感受器:游离丛状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神经感觉末梢及环层小体;耳肌腱上和耳肌中存在有单纯型和复杂型丛状感觉神经末梢、高尔基型腱器官、露菲尼样末梢及肌梭。由于耳廓含有浅层和深层感受器,在耳穴治疗中如手法行针、耳穴按压、电脉冲、激光、磁力线等不同刺激方法出现的“得气”,可能是兴奋了多种感觉器尤其是痛觉感觉器,接受和传递各种感觉冲动汇集到三叉神经脊束核。然后,由该核传递冲动至脑干的网状结构,从而对各种内脏活动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影响。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们,

我们就以那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吧!

用心去爱,用爱去教,和孩子一起成长,享受幸福和快乐。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动动你们的手指转发出去,能让更多的宝妈受益哦!

范美丽

医院推拿科主任

范美丽,医院推拿科(遗尿门诊)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协作组委员,山东中医学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医师协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针灸学会小儿经络推拿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小儿推拿标准化建设与认证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少儿推拿传承委员会常委,山东中医药学会特色诊疗技术常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bpc.com/zlff/10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